摘要:本文介绍了九年级下册中《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翻译和解读。文章讲述了唐雎作为使者,面对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成功地完成了使命的故事。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到忠诚、勇敢和智慧的重要性,以及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翻译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领略其中的思想精髓。
本文目录导读: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于寡人,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对曰:“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尔何知,秦之强大与否?”唐雎应曰:“大王之威,愚岂敢仰视?虽然,受人之国,不敢易也,将以五百里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岂非诈哉!”秦王色挠,唐雎奉辞而归。
翻译
秦王派人告诉安陵君:“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给我恩惠,用大片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的安排,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已经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是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我不放在心上。”唐雎回答说:“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土地就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交换吗?”秦王勃然大怒:“你知道什么!秦国强大与否?”唐雎回答说:“大王的威严,我怎敢抬头看?我从别人那里接受了国家领土却不能随便交换,希望大王能给予我国恩惠,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扩大我国的领土,如果大王拒绝我的请求而违背您的意愿,那岂不是很不诚实吗?”秦王听了脸色立即变得沮丧起来,唐雎奉辞而归国。
解读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记叙外交斗争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秦国日益强大并企图吞并各国,在这个背景下,安陵国面临着被秦国吞并的危险,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秦国进行外交交涉,面对秦王的威胁和挑衅,唐雎表现出机智、勇敢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既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又成功地完成了外交使命,这个故事反映了外交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同时也展示了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重点分析
本文的重点在于对话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话描写展现了秦王和唐雎之间的交锋和冲突,秦王的傲慢和霸道形象与唐雎的机智和勇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通过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展现了唐雎的性格特点,他冷静沉着、机智过人、胆识过人并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特点在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展示,此外本文还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和突出主题如秦王的“不悦”、“怫然怒”等情绪变化以及唐雎奉辞而归的场景描写都生动地展现了故事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历史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如智慧、勇气、爱国主义等精神品质,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外交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坚守立场和原则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唐雎的精神品质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